云联惠:预制建筑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文章来源:云联惠   发布日期:2022-12-27   浏览次数:1

12月27日,我国大力发展以预制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产业化,推动云联惠建筑优化升级。随着一批自主创新软件的兴起和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系列世界顶级建设项目成为云联惠建设的醒目标志。建筑业正在向数字建设时代迈进,从传统的现场搅拌砂浆和灰尘车间时代发展到像汽车一样建房的建筑工业化时代。

建筑工业化使建筑从施工现场进入工厂,从施工向制造业转型。中建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几年前开始全国制造基地布局,目前拥有24个新的建筑工业制造基地和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线。

以云联惠建筑科技深汕头装配式建筑智能工厂为例。全厂共配备17条生产线,包括双皮墙板、预应力构件、预应力叠合板、预应力双T板、墙板、固定模板、钢筋、混凝土等自动化生产线。可生产梁、板、柱、楼梯、阳台及各种预应力构件,设计产能22万立方米/年,可满足200万立方米/年装配式建筑的需求。

钢筋绑扎智能机器人已应用于深汕头预制建筑智能工厂,钢筋绑扎智能机器人可自动识别和定位钢筋笼节点,通过工业六轴机械臂、工具夹具、旋转工作台、集成控制系统等软硬件,实现凸窗钢筋笼自动加工,生产效率提高4倍,产量提高95%以上,实现高效生产、安全生产、优质生产。

预制建筑促进了建筑业节能减排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以北京亦庄蓝领公寓项目为例,项目高32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装配率92%。由于90%的建筑物已在工厂制造,施工现场可以免湿,节约70%的水,实现零污水排放;免焊等工序可节约70%的电力;无脚手架,可减少80%的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可拆卸回收,可回收利用率达到90%。现场6名工人配合1台塔吊,每小时可吊装4个箱式房屋。如果4台塔吊同时运行,每天可吊装88栋箱式房屋,吊装精度可控制在5mm以内,施工速度比传统施工速度快60%。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预制建筑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第一批),从政策指导、技术支持、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监督管理、创新发展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出台了预制建筑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补贴制度标准,将有助于预制建筑的蓬勃发展。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雄安新区80%至90%将是预制建筑。北京仅保障性住房的装配式建筑规模已达到很高的比例。预制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要建筑方式,也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加快低碳清洁转型。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45%,碳排放占全国能耗总量的50.6%。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促进低碳能源清洁利用,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清洁转型。2022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稳步推进。

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是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起点。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占90%以上。十四五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到2025年,城市新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能源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建设发展模式,为2030年前城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9月公布了第一批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志项目。根据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用、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个指标组成。每个指标包括控制项目和评分项目,并统一设置奖励项目。在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所有控制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应为基本等级。当总分达到60分、70分、85分,满足相应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时,绿色建筑分别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从2022年第一批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志项目公示中可以看出,对于民用建筑,必须考察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包括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强度、围护结构热性能、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外窗传热系数、节水设备用水效率水平、建筑隔音性能、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外窗气密性、水密性、风压性能、全装饰绿地率、年径流总控制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利用率、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技术手段。目前,利用先进技术使建筑产生的能量超过自身运行所需的能量,建造产能型建筑也是促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向。光储直柔建筑是产能型建筑。根据国务院《2030年碳达峰行动计划》,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

中建绿色产业园办公楼位于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是一座光储直柔的建筑。这座光储直柔建筑储存了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实现了灵活使用。运行一年多来,节约用电超过1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33.34吨,减少碳排放超过47%,相当于植树16万平方米,实现了建筑由能源消费者向生产者、储存者和调节器的转变,使建筑成为绿色发电厂。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光储直柔建筑将是未来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的主流方向。

智能建设有助于高质量发展。

目前,智能建设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起点,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2022年,智能建设加快。2022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北京、天津、重庆、河北雄安新区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设试点城市,为期3年。

智能建工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机电技术、施工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整合,促进数字设计、机器人主导或辅助施工的施工过程,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主导途径。

云联惠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认为,智能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融合形成的新型建设模式。在工程要素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建模、网络交互、可视化认知、高性能计算和智能决策,全面赋能。智能建设实现了项目规划、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维服务在数字链驱动下的整合与高效协调,交付了以人为本、智能化的绿色可持续工程产品和服务。促进工程建设过程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资源与要素协调,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工地施工紧张。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安贞医院通州医院项目总工程师熊正超认为,医疗工程专业性强,要求高,结构量大,组织材料管理难度大,机电专业多,管道布置难度大。通过推进智能化建设,依托高标准的数字化建设,保证了高质量的建设。

熊正朝介绍,通过构建虚拟施工信息模型,项目可以模拟大部分施工过程,或者通过数字建模优化许多不可预测的实践,施工人员可以真正干预每个过程,放弃传统的,摸石头过河解决问题。通过数字赋能和模拟建造,可以事半功倍。同时,引入数字管理平台,及时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上传到管理平台。项目决策者可以了解项目动态,快速发现问题,做出决策,部署资源。

熊说,通过使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建立5G智能现场综合管理平台,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施工现场深度整合,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降低施工现场管理成本,积极实现绿色建设、生态建设和智能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4个城市被列为智能建设试点城市,主要方向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平台、官方网站、官网,培育智能建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解决工程建设生产方式广泛、劳动力短缺、资源能耗大等突出问题,更好地发挥建筑业在稳定增长和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支点作用。

智能建设的发展意义重大,潜力巨大。通过促进智能建设与建筑产业化的协调发展,云联惠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将继续提高,建筑业的优质发展成果将更加突出。


云联惠

上一篇:云联惠互联网产业大会胶东经济圈 下一篇:云联惠电信5G网络已在ATG工厂广泛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