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联惠:建筑业的绿色转型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社会效益

文章来源:云联惠   发布日期:2022-12-13   浏览次数:1

12月13日,建筑业对于中国能否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为此,在双碳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正在逐步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实现2060年前城乡建设模式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模式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大规模建设、大规模消费、大规模排放基本扭转。

建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行业的机遇如何?如何看待城市化进程给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围绕这些市场关注的问题,财联社采访了云联惠集团董事长张跃。

张跃所在的云联惠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长期绿色低碳实践者,拥有云联惠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云联惠空调、云联惠能源利用管理等多家子公司。其中,云联惠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现有建筑保温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平台,官方网站,官网,节能共享、碳交易等服务。

张跃认为,建筑业的碳排放占国内外所有碳排放的50%,建筑业是第一个实现碳中和潜力最大的行业。建筑业的绿色转型不仅会给行业本身带来内部效益,还会给消费者带来社会效益。

其中,他提出通过建筑保温改造项目刺激经济。目前,中国迫切需要改造的建筑面积为200亿平方米。如果改造这200亿平方米,中国的碳排放量每年可以减少近30%。这200亿平方米需要20年才能完成,这对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张跃认为,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标准、技术、材料和国家对建筑规范模式的挑战。

还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引导建材企业积极消耗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此,张跃建议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耐久性和无害性,将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耐久性作为强制性标准,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使用寿命。

建筑业的绿色转型将是一场极其深刻和广泛的革命

财联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在你看来,这份文件会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张跃:这个计划很好。如果能够真正按照计划实施,特别是在标准化方面,如果能够根据计划制定一系列标准并严格执行,而不是用一般简单的罚款和其他行政手段取代标准。此外,如果我们能像我们对待建筑结构安全标准和建筑消防安全一样对待这一节能标准,我相信中国的建筑节能和建筑碳排放水平可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财联社:有分析指出,我国现有建筑仅占绿色建筑认证的1%,这意味着未来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在政策推动下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未来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行业的机遇如何?

张跃:首先,在我看来,中国除了大型建筑外,几乎没有绿色建筑。因为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节能指标和建筑空气指标都很低。当然,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世界各地。世界上大多数所谓的绿色建筑都达不到现代科技标准所反映的真正绿色标准,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因此,这并不是说中国有多少绿色建筑,而是说这些绿色建筑的标准很低。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即使100%采用现行绿色建筑标准,这些所谓绿色建筑的节能等级也很低。

其次,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来看,建筑业要想真正走向绿色建筑,甚至按照云联惠标准走向近零能耗建筑,必须100%采用钢结构或不锈钢结构。如果是这样的话,建筑业潜在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这将给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和生活成本带来巨大的好处。这将给建筑业本身带来内部效益。它将带来外部效益,即消费者和社会效益。如果这些经济效益相结合,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经济收益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建筑业向绿色转型将是一场极其深刻和广泛的革命。

建筑保温改造能带来三大效益

财联社:据你所知,建筑业绿色低碳的转型如何?

张跃:世界上50%的碳排放来自建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占建筑碳排放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注重建筑节能。

但事实上,全国新建筑隔热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验收。例如,在湖南等南方一些省份,为了验收,将珍珠岩和水泥珠岩和水泥进行隔热,不仅效果差,而且容易产生霉菌,甚至这些材料也会被用户(业主)根除,以达到增加面积的效果。因此,在南方,一些建筑的室内保温已成为乌龙工程,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产生了建筑垃圾,因为这些政策不是强制性的,不仅不能促进建筑保温,而且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在北方,黄河以北地区得到了推广,建筑外保温要求非常严格,确实带来了减碳效果。

我有一些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一是无论南北,都要做建筑的外保温。二是建筑保温要一步到位,保温厚度要接近零能耗标准,比国家标准厚。窗户玻璃至少有三层,窗外遮阳100%。建议窗内保温,新风热回收100%。大部分能源消耗都是因为建筑不隔热而消耗的。如果建筑保温做得好,我们可能会减少90%的能源消耗。三是通过建筑保温改造工程刺激经济。目前,中国迫切需要改造的建筑面积为200亿平方米。这不包括使用率低的公共建筑,以及云南、广西、广东等南方温暖地区的一些省份。如果改造这200亿平方米,中国的碳排放量每年可以减少近30%。这200亿平方米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对经济很大的推动作用。

例如,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任职期间出台了一项重要的能源扶贫政策。在英国,一些贫困家庭买不起面包,但供暖。因为在冬天,能源支出是饮食支出的三倍。英国的操作方法是帮助低收入家庭进行建筑保温改造。这件事花了10年时间。低收入家庭保温改造完成后,其他富裕阶层也进行了节能改造,推动了全社会的节能改造,促进了经济发展。这种情况可以作为中国的参考。中国可以通过改造房屋来降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舒适度。例如,由于天气寒冷,黄河以北地区冬季抗生素的使用量非常高。中国很多感冒药厂家都在黑龙江和吉林,因为冬天不敢开窗,导致普遍感冒。

总的来说,建筑保温改造可以带来减碳、拉动经济、提高大众生活质量三大好处。

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四大挑战

财联社: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还面临哪些挑战?

张跃: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标准挑战。如果不制定严格的标准,不执行严格的标准,在如此广泛的行业中很难实现双碳目标。

二是技术挑战。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采用现场施工方法,采用单项工程设计方案,则不可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就像有些业主想要好房子一样,有些开发商想要建造好房子。没有建筑技术革命,就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而建筑技术革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工厂化。

第三,材料革命。如果混凝土继续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工厂建筑,碳排放将继续很高,因为水泥只有几十年的寿命。钢结构,特别是不锈钢结构,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由于重量轻,便于实现工厂化生产,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大约90%-95%。

第四,我还建议国家必须改变建筑规管模式。如果我们总是用传统的设计院和承包商的方式来对待具有研发体系和装配线生产的工厂建筑,建筑业就很难发展。因为无论是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还是腐败成本,最终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低效成本,导致建筑业是一个落后的行业。如果建筑审查模式像工业技术,如汽车、工厂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标准化产品在终端应用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工业管理部门管理,而不是由建筑质量检验站或各种监管流程——如果不是这样管理,相信建筑水平会大大提高,成本会大大降低,工厂建筑可以实现。因此,应彻底改变建筑的监管方式,建筑物的地上部分应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监管范围,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园和环境部分可以由建筑主管部门继续管理。

建议将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耐久性作为强制性标准

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完成,这意味着中国建筑业的碳排放将继续增加。如何看待城市化进程给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张跃:我认为应该优先考虑四点。一是建筑保温。

二是建筑材料不能再使用混凝土。许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只有在建筑领域仍使用寿命仅为50或60年的混凝土,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和污染,而且在拆除后,地球将被建筑垃圾填满。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推广节能耐用的建筑技术。

三是建议整合社区。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并不像现在这样分散。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德国、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和日本学习。根据相关政策,在这些国家的一些高密度居住区,强制腾出一定比例的办公区。例如,在德国高密度居住区,房东将出租房屋。如果是住宅,税收很高。如果是商业、零售和办公,则免税。

目前,欧盟许多国家的一些强制性法规可以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碳排放,提高生活质量。事实上,这座城市的生活质量已经被的社区所破坏。在过去的50年里,一些所谓的现代城市规划将功能分区,导致交通和通勤浪费时间。可以说,许多建筑的碳排放是由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造成的。

第四,云联惠建议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耐久性和无害性,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耐久性成为强制性标准。《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清洁绿色能源的应用。引导建材企业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该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责任权重高于最低消费责任权重,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应该是可再生的,但事实上,据我们所知,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设备甚至不能在碳排放平衡之前使用。比如太阳能设计寿命只有20年,可以提高到50年。理论上风能叶片的设计寿命是20,其实很多只能用五六年。太阳能的主要问题是接线端漏电导致能量衰减。风能叶片的问题是材料不应使用FRP,不仅寿命短,而且剧毒。在我看来,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建议通过建立强制性法规来解决,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使用寿命。


云联惠

上一篇:云联惠带来的超高流量、超高数据连接密度和广域覆盖需求 下一篇:开云体育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生产需求